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项目 > 免疫 > 肿瘤标志物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本栏目由医隆网专家团队审核!

概述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1、组织蛋白酶以大分子酶原的形式存在,需要激活才能具有生物学活性。组织蛋白酶B(CB)是巯基依赖性蛋白酶,正常存在于溶酶体,可被组织蛋白酶D(C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激活。活化的CB可依次激活uPA和特异性MMPs。组织蛋白酶L(CL)在特异性方面与CB相似,但对于小分子量的底物,其活性较低。组织蛋白酶D(CD)与CB一样,是一种溶酶体蛋白酶,但与CB不同,CD属于天冬氨酰蛋白酶家族。

2、CB在肿瘤中的表达和定位与在正常组织中有所不同。在肿瘤组织中,CB可与质膜相连或被分泌。CB升高见于乳腺、结直肠、胃、肺以及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提示CB与肿瘤发生和/或发展相关。CB表达易位也见于多种肿瘤,如结肠肿瘤、甲状腺癌、神经胶质瘤和乳腺上皮肿瘤。这种表达和定位的改变可能与ECM降解引起的组织浸润和生长促进有一定关系。CB以及MMPs、uPA等蛋白酶的激活可导致ECM的分解。除此之外,CB还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如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TGF-β等均与ECM相关。

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在肿瘤进展中,基质细胞由最初的 “旁观者”变成 “参与者”。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分界线处,可以检测到基质细胞中包括CB在内的ECM蛋白酶表达升高。多种生长因子(bFGF、EGF、IGF-1)和直接接触肿瘤细胞均可上调CB和CD的表达。当肿瘤浸润间质时,可诱导基质细胞直接参与降解基质。因此检测肿瘤和基质细胞中CB的含量对于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帮助。

4、CB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标志物,对于判断复发和总体生存率均有帮助,但效果不及uPA。

5、CD在乳腺癌、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肝细胞癌、胃腺癌等肿瘤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影响因素

底物显色法是通过催化底物显色的生色反应来检测CB,显色底物含有精氨酸-精氨酸序列和2-萘胺及7-氨基-4-甲基香豆素,此法特异性差且容易受内源性抑制剂的干扰。免疫组化技术可应用于组织中CB、CD等的检测,不同实验室间结果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抗体特异性的不同、CD染色水平定量的计分系统不同、分辨水平高低的切分点不同以及新鲜标本、甲醛固定标本、石蜡包埋标本等因素有关。

方法学

主要包括底物显色法、ELISA法、RIA法和免疫组化法。

该项目可用检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