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我国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已上升为第一位,1990至2013年,我国因脑卒中死亡导致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ost,YLLs)居首位的省从16个上升至27个。因此,加强一级预防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是减轻其疾病负担的基本策略。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关口前移”的预防策略,但我国的卒中一级预防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认识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性,重视脑卒中预防的必要性,提高脑卒中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的可行性,将有力地促进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工作。随着健康体检工作的普及,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多种慢性病预防的重要路径。就脑卒中而言,在从健康人、易患人群、高危人群发展到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若能通过健康管理广泛开展早期预防工作,将会有力促进脑卒中危险因素群体暴露水平、发病风险和发病率的下降。因此,撰写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健康管理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早期评估预警,促进脑卒中预防“关口前移”。
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与控制
共识要点:
(1)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脑卒中危险因素;适量身体活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脑血管健康,减少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重要措施。
(2)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高血压、坚持合理治疗、实现降压达标至关重要。糖尿病、房颤及其他心脏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血脂异常、肥胖等均是明确可改变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也应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
(3)积极发现和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头痛、睡眠呼吸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药物滥用、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等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二、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高危人群筛查
共识要点:
(1)风险评估已经成为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个体均应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其中主要目标人群为年龄≥40岁;特殊个体如:吸烟、有家族史者,应尽早进行风险评估。
(2)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包括:改良Framingham脑卒中风险预测量表、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计算器、脑血管功能积分以及脑卒中风险测量计。国外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工具应用于国人脑卒中风险评估最好先进行适用性调整。
(3)脑卒中高危个体可根据临床需要选用/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等,必要时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其他检查项目对脑血管进一步评估。
三、脑血管健康管理
共识要点:
(1)脑血管健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目标人群脑卒中及各种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减少高危个体发生脑卒中事件。
(2)脑卒中健康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从人群中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建立健康档案,在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干预的基础上针对高危个体进行治疗性干预、持续追踪随访、定期复查评估。
(3)对脑卒中高危个体的治疗性干预可选择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经过大样本人群研究验证有效的中成药等,必要时由专科医师行CEA/CAS治疗。
脑卒中是现阶段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而健康管理是开展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随着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健康管理及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本专家共识的建立,旨在推动健康管理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脑卒中早期预防,促进国内脑卒中预防适宜技术和成果的应用,践行国家提出的“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