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质量管理 > 国内外标准指南共识 > 中国相关标准化机构及其标准体系 > 专家共识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发布

【前言】

MM患者初诊或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发生肾损伤的比例为20%~50%,其中约半数肾功能可完全逆转,而其余可能演化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约2%~12%MM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近年来国际上陆续发表、更新的MM指南中,以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和英国血液病学会标准委员会指定的指南/推荐较多涉及MM肾损伤的内容,本协作组在借鉴上述指南并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骨髓瘤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制定了本共识。

本共识涵盖疾病概述、疾病诊断、MM肾损伤的治疗三大部分内容,本文仅就MM肾损伤的治疗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


MM肾损伤的治疗

mm.png

1.硼替佐米为MM的基础治疗方案,是目前MM肾损伤治疗的核心,常用剂量为1.3 mg/m2,第1、4、8、11天使用,3周1个疗程,肾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由于透析会降低药物浓度,透析结束后应再给予本药,皮下或静脉使用硼替佐米是等效的。至少在治疗的第一个疗程,应同时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75岁老年人减量为20 mg/d),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使用,后续疗程中可减量为40 mg/d,第1~4天使用。


2.免疫调节剂包括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沙利度胺可有效用于MM肾损伤者,且无需剂量调整(透析时也无需增加剂量),但要注意监测高钾血症及防治深静脉血栓;来那度胺可用于轻中度的MM肾损伤者,其剂量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严重肾损伤及透析患者也可使用,但需密切监测其血液学毒性,如骨髓抑制等。


3.对各种原因无法使用硼替佐米方案的MM患者,推荐应用TCD方案(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MPT方案(美法仑、泼尼松、沙利度胺),肾功能不全者美法仑需调整剂量,拟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应避免使用美法仑。

 

4.MM肾损伤患者可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与无肾损伤患者比,疗效相当,但移植相关病死率较高。


5.各种MM化疗药物在MM肾损伤患者中的剂量调整见表4。


表4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患者药物剂量调整

表1.jpg 

2 肾损伤.png

1.肾损伤的初始防治:

开始MM治疗的同时予以充分水化,液体摄入≥ 3 L/d或约2 L·m-1·d-2;积极纠正肾损伤的可逆因素,如治疗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停用肾毒性药物,发现和积极控制感染等;尿液碱化可能对管型肾病有益,但慎用于高血钙及高尿钙者;二膦酸盐类药物用于纠正高钙血症及骨病治疗,可选用帕米膦酸钠30~90 mg/月静脉使用,或唑来膦酸每月4 mg静脉使用,该类药物肾脏排泄,轻中度肾损伤减量,严重肾损伤患者(Ccr< 30 ml/min)禁用;除非有禁忌证,合并肾损伤患者应及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


2.血液净化治疗:

严重AKI和终末期肾衰竭的MM患者需要透析治疗(多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无禁忌),可减少尿毒症并发症。

 

目前研究支持对管型肾病所致AKI的MM患者,应用高截量透析膜如HCO1100(膜孔径为普通高通量滤器3倍,分子截留量约50 000)治疗,对祛除血清游离轻链更为有效;血浆置换治疗MM肾损伤者,有助于提高脱离透析的比例,建议用于合并高黏滞综合征或管型肾病相关AKI的MM患者。


肾移植只应用于很少数严格筛选的患者(预后良好的MM,治疗后达到平台期)。


3.肾脏疗效判断标准:

MM血液学缓解标准可参照IMWG缓解标准(2006年),肾脏疗效反应可参考IMWG标准(2014年),见表5。


表5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治疗后肾脏反应的评估标准

表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