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应该是相应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国际标准ISO15189(2012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医学实验室可遵照执行。
1.注重质量策划
策划是一个组织对今后工作的构思和安排。没有好的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可能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是偶然能达到的,往往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计划安排。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的任何一项活动,要取得成功,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质量策划。
2.注重整体优化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体系,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组成的整体。研究体系的方法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核心是整体优化。实验室在建立、运行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阶段,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协调各部门和各要素质量活动之间的接口,都必须树立总体优化的思想。
3.强调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就是将质量管理的重点从管理“结果”向管理“因素”转移,不是等出现不合格才去采取措施,而是恰当地使用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分析针对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将不合格消灭在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4.一切以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为中心
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是医学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最终应体现在能否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上。
5.强调过程概念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任何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视为过程。
6.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质量是医学实验室生存的目的,效益是实验室生存的基础。一个有效的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既要能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也要能充分实现实验室本身的利益。实验室应在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使质量最佳化。
7.强调持续的质量改进
所有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国家或国际标准都特别重视质量改进,不能得到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长期维持。当然,持续改进也是实验室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8.强调全员参与
全体员工是医学实验室的基础。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特别强调团队精神。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