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质量管理 > 国内外标准指南共识 > 国际相关标准化机构及其标准体系 > CLSI 涉及标准体系、标准清单、重要标准介绍 > CLSI 实验室通用标准和指导原则简介

通过静脉穿刺采集诊断血液标本的程序;批准标准 (第六版)(标准号:GP41-A6)

文件名称:Procedures for the collection of diag- nostic blood specimens by venipuncture;Approved standard—Sixth edition[通过静脉穿刺采集诊断血 液标本的程序;批准标准 (第六版)]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

版本号:A6

主要内容:1977年以来,CLSI 已经认识到需要重点关注实验室检测分析前因素的质量要求,包括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即便是高端检测技术,也无法从不良的标本中得到好的结果。由于大量错误出现在实验室检测的分析前阶段,使得恰当的标本采集和处理尤为重要。

分析前错误可能很多(如不正确的患者识别、 不正确的采血顺序、添加管的使用不正确、标签错误、采集时间不正确、书写错误等),标准程序和方案可用于预防这类问题,防范因标本采集不正确带来的复杂状态和患者管理不善。

未全面执行全球标准,不太可能从患者得到有生物学代表性的标本,其检测结果也不太可能在不同机构有可比性。需要一个全面培训方案,培训高效的、训练有素的静脉取血医师,使其采集的标本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生理机能。

本文件代替了2003年出版的第五版批准标准H3-A5。本版本主要修改部分是肘前区域的解剖的新例证、辨别神经损伤的说明、用静脉通路装置从患者身上采血的修订说明、准备血培养采集位点、管上贴签时的附加验证步骤。所有参考文献亦已更新。

本文件为通过静脉穿刺采集诊断血样提供了一个详尽、分步式程序。其中包括儿童的静脉穿刺、直接采血、血培养采集和隔离情况的静脉穿刺的特殊注意事项。主要内容包括影响实验室数据的因素;设施 (静脉穿刺座椅、医院区域);医疗用品 (小推车、采血托盘、手套、针刺和支架、无菌注射器、静脉血采集管、止血带、抗菌剂、纱布片、耐穿刺一次性容器、冰块、绷带、加温装置、 检验参考手册);静脉穿刺步骤 (第1步,制作登记入册单;第2步,接近并确定患者,给双手消毒; 第3步,验证患者饮食干预和乳胶敏感度;第4步, 集合供给;第5步,把患者放在恰当位置;第6步, 使用止血带;第7 步,戴上手套;第8 步,清洁静脉穿刺现场;第9步,进行静脉穿刺;第10步,抽血顺序;第11 步,松开止血带;第12 步,放上纱布片;第13步,去掉并处理针刺;第14步, 包扎胳膊;第15步,在采血管上贴标签并记录采集时间;第16步,如果需要,观察特殊处理;第 17 步,将采血管送至恰当第的实验室);儿童的静脉穿刺和采集困难 (程序、设备);其他注意事项 (监测采集的血量、血肿、溶血、神经损伤); 特殊情况(时间间隔、特殊采血技术、留置线、 肝素或盐水钠、静脉通路装置、瘘管、静脉流体、 隔离、紧急情况) 等。

适用范围:本文件说明了通过静脉穿刺正确 采集血样的标准。这些程序作为一种合适的模式, 适用于在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中负责血样采集和运输的所有的医疗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