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Approved standard— Twelfth edition[抗菌药敏纸片测试性能标准;批准标准(第十二版)]
发布日期:2015年1月
版本号:A12
适用范围:本标准描述了用于确定需氧菌体外敏感性的标准琼脂纸片分散技术,说明了琼脂平板的制备、检验条件(包括接种物的制备和标准化、孵化时间和孵化温度)、结果解释、质量控制程序及纸片分散方法的局限性。为协助临床实验室工作,本标准还提供了有关进行常规检验和报告的抗菌剂选择的建议。
需氧菌体外敏感性试验稀释法的标准参见 CLSI 文件M07;厌氧生长细菌体外敏感性试验的标准参见CLSI 文件M11,罕见的分离株或苛养细菌敏感性试验的标准化指南未包含在CLSI 文件M02、 M07 或M11 中的,可以参见 CLSI 文件 M45。
本标准中规定的敏感性试验方法可以用于全世界上的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实验室、公共卫生实验室、研究实验室、食品实验室和环境实验室。
主要内容:多种实验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菌对抗菌剂的体外敏感性。在许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琼脂纸片分散方法通常用于检验常见快速生长和某些苛养细菌性病原体。本标准描述了标准化纸片分散试验方法的性能、应用和局限性。审核了国际合作学会的建议及美国FDA建议采用的法规,并已将相应的部分纳入到本标准中。与CLSI方法的结果本质上相同的其他药敏试验方法也包含在本文件中。美国FDA负责许可抗菌剂纸片和审批在美国所使用的商业设备,包括纸片检验所用的特定设备,如区域读取器。CLSI 既不能审批,也不能认可任何商业产品或设备。
当纸片扩散试验仅基于是否存在区域,而不考虑区域的大小时,不能用于检测抗菌剂的敏感性。只有将标准化方法和区域直径测量方法相结合进行纸片扩散试验,才可以获得可信的结果,并与已知对各种抗菌剂敏感或者耐药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相对应。
必须遵循本文件中所述的方法才能得到可重复的结果。
本标准以及M100描述了目前推荐用于纸片分散药敏性试验的方法、质量控制和解释标准。大多数药剂通过以下方式制定上述标准:首先,比较区域直径与大量隔离群的最小抑菌浓度,包括具有已知与特定类别药物有关的耐药机制的 离群。其次,分析与正常给药方案药物的药物动力学有关的最小抑菌浓度和相关区域尺寸。最后,分析与CLSI 文件M23中概述的特定病原治疗过程中临床疗效和微生物根除效果研究有关的体外解释标准。
本M02修订版中,增加或修改的部分已列在下文的变更概述中。主要更新内容之一就是为了与实验室工作流程——检查前、检查和检查后的顺序流程保持一致而重新修改了本文件的格式。 本文件开头部分的新图1(见本文件第3章) 中概述了纸片分散药敏性试验流程,而且整个文件中的步骤表中说明了各种试验方法。
补充信息(M1001表) 说明了本标准包含使用 M02中标准化程序的药物选择、解释和QC 的最新信息。M100 的最新版本每年出版一次,与本文件一同发行,从而确保用户能注意到与每年出版的表格中所示的方法和表格信息有关的最新组委员会的指南。自上一版(M100-S24) 以来的表格变化以黑体字表示,同时也在文件前面部分中加以总结。
本版M02 中的许多其他编辑和程序上的变更均来自于抗菌剂药敏性试验小组委员会自2012 年以来所召开的会议。M100 表中的具体变更在 CLSI 文件M100 的开头部分进行了总结。M02 文件中最重要的变更总结如下:
整个文件格式变更:
主要部分现均称为“章”。各章内的部分称 之为“分章”。
引入了步骤表,使标准和指南更具用户友好性。大多数表格均完全反映出M02 文件中之前出现的文本的格式修改。试验建议的任何变更均在变更概述中突出显示。本文件中的新步骤表包括:第3.3.2分章,抗菌剂纸片的储存;第3.4.2分章,接种物制备的直接菌落悬浮法;第3.4.3 分章,接种物制备的生长方法;第3.5分章,试验板的接种;第3.6分章,纸片在已经接种的琼脂平板上的应用;第 3.9.1.7.2 分章,万古霉素琼脂筛选( 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第3.9.2.3 分章,万古霉素琼脂筛选(肠球菌属)。
第1.4.1分章,定义:增加了敏感性剂量依赖性、 试验方法和试验系统的定义;扩展了质量控制的定义。
第 2.3 分章,常规和选择性检验和报告的建议指南:提供了有关M100文件中检验和报告组名称位置的其他信息;指出了头孢唑啉是检验和报告组 U 中的一个替代药剂,不用在尿液隔离群上专门进行报告。
第 3 章,药敏性试验过程:增加了概述纸片分散药敏性试验过程的流程图。
第 3.6 分章,纸片在已经接种的琼脂平板上的应用:将可以放置在100mm平板上的纸片数量由“5 个”修改为“6 个或 6 个以下”。
第 3.7 分章,营养苛求生物的特殊考虑事项: 增加了汇总营养苛求生物特殊检验要求( 如培养基、接种时间和温度 ) 的表格。
第 3.8 分章,平板读取和结果解释:澄清了头孢西丁对葡萄球菌属检验的孵化时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24h;金黄色葡萄球菌16~18h。指出了使用青霉素区域≥ 29mm 进行青霉素区域边缘试验可以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β- 内酰胺酶产物。在纸片扩散和最小抑菌浓度(MIC) 解释类别清单中增加了敏感性剂量依赖性。
第 3.9.1.2 分章,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耐药: 扩展了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C 的葡萄状球菌中苯唑西林机制和通用决定因素的解释。
第 3.9.1.4 分章,检测苯唑西林耐药的方法: 扩展了苯唑西林耐药的讨论,并增加了汇总用于检测葡萄状球菌中苯唑西林耐药试验方法的表格。
第3.9.1.6分章,报告:澄清了几个报告建议, 包括苯唑西林结果应用于其他青霉素酶稳定青霉素类及报告苯唑西林最小抑菌浓度≥ 4μg/ml 的mecA和 / 或青霉素结合蛋白质2a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果。
第 3.9.1.7.4 分章,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状球菌的万古霉素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8μg/ml和≥ 32μg/ml时,向有关当局确认并沟通结果的需要。
第 3.9.1.10 分章,莫匹罗星耐药:指出了已知莫匹罗星的使用会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的比率。
第 3.9.2.4 分章,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指出了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高水平耐药意味着对所有氨基糖苷类的耐药。
第 3.9.3.1 分章,超广谱β- 内酰胺酶:更新了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讨论。
第 3.9.3.3 分章,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增加了用于检测碳青霉烯酶活动的 Carba NP 比色微型管化验的参考文献。
第 3.10.1 分章,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指出了因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链球菌感染可能会对克林霉素的治疗没有反应。
第 4.3 分章,质量控制菌株的选择:扩展了常规质量控制菌株和补充质量控制菌株的说明。
第 4.4 分章,质量控制菌株的维护和检验:引入了与质量控制菌株“冻结”或“冻干”传代培养有关的术语“F1”、“F2”和“F3”,并提供了用于质量控制菌株处理的改进建议。
第 4.7.2 分章,质量控制频率降低为每周一次的性能标准首次在M02 文件中引入了15 天重复 (3×5 天 ) 质量控制计划,作为20天或30天质量 控制计划的替代方法。
附录A,质量控制协议流程图:修改并扩展了流程图,以便更好地输送质量控制检验过程, 并增加了描述由每天改为每周传送质量控制检验的新15天重复 (3×5天) 质量控制选项的流程图。
附录E,质量控制菌株维护:修改了说明来源 于“冻结”或“冻干”原种培养的质量控制菌株传代培养和检验阶段的示意图。
本版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敏性试验的指示 (用于常规检验和报告的抗菌剂的选择、选择指南、常规和选择性检验和报告的建议指南)、药敏性试验过程(纸片扩散试验用的试剂、生长不良的菌株检验、抗菌剂纸片、纸片扩散试验的接种物制备、试验板接种、纸片在已经接种的琼脂平板上的应用、营养苛求生物的特殊考虑事项、平板读取和结果解释、检测抗药性的特殊考虑事项、筛选试验、纸片扩散试验的局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目的、质量控制责任、用于质量控制的菌株的选择、质量控制菌株的维护和检验、批次或批号质量控制、区域直径质量控制范围、质量控制试验的频率(另见附录A和M1001表4C)、使用质量控制菌株时超出范围的结果和纠正措施、当观察到超出范围的质量控制结果时上报患者结果、检验患者隔离群时的结果确认、终点解释控制] 等。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