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ycbacteria, Nocardiae,and other aerobic actinomycetes;Approved standard—Second edition[ 分枝杆菌、诺卡放线菌和其他需氧放线菌的药敏试验;批准标准(第二版)]
发布日期:2011年3月
版本号:A2
适用范围:M24-A2 涵盖了三种主要分枝杆菌属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生长缓慢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快速生长分枝杆菌] 的药敏试验规程,以及奴卡菌某属和其他有氧放线菌的药敏试验建议。本文件还规定了与某些生物体初级药剂和辅助药剂选择(用于测试和报告)、 MTBC 标准琼脂比例法和NTM 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实施说明,以及各种生物体质量控制 (QC) 协议有关的指南。测试和报告建议及QC程序政策适用于商用液体培养基系统(潜伏期短)。该系统由美国 FDA 批准用于 MTBC 和参考方法试验。
主要内容:M24 修订以实验室工作人员提出的意见为依据,目前有足够的数据资料可充分支持针对MTBC、分枝杆菌复合群 (MAC)、堪萨斯分枝杆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奴卡菌某属及某些其他需氧放线菌的药敏试验提出的建议。诺卡菌属和其他需氧放线菌的断点均基于生物体种群分布情况、临床资料及其他生物体所采用的断点和专家在该领域所积累的相关经验。
肺结核病 (TB) 中通常含有细胞内和细胞外细菌、生长活跃菌和休眠菌,以及新陈代谢活跃的细菌所组成的混合物。因此,药物代谢动力学(PK)/ 药效 (PD) 研究能力有限,无法更精准预测哪些药物可有效治疗肺结核病。事实上,人们认为通过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吡嗪酰胺对MTBC 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且通过实践发现吡嗪酰胺也是治疗肺结核病的有效组分。鉴于存在的限制 因素,专家针对MTBC 药敏试验制订了创造性方法,即将治疗失败的患者对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值与未接触抗结核药物的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值进行对比。临床耐药菌株具有较高的最低抗菌浓度值,而有效抗结核药物的麻疹野毒株则具有较低的最低抗菌浓度值。临界浓度是区别这两种菌株的最佳试验浓度。后续研究表明,基于这一概念的试验预测了药物治疗的成功与失败。如果未来可获得临床相关PK/PD数据( 如适用),将被列入本文件中。
通过实验室试验对分枝细菌和需氧放线菌的敏感性进行评估,可确定是否选择最初化疗进程,以及患者未出现令人满意的细菌学治疗反应时,是否出现耐药性。此外,可用于指导通过不同药物进行进一步治疗。MTBC 药敏试验还可用于预测一个群落的原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的具体情况 (由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定义为“发生于新病例 的耐药”和“之前治疗患者的耐药”) 鉴于上述目的,采用可靠技术完成试验至关重要。
目前,肺结核病的一线治疗包括异烟肼 (INH)、利福平 (RMP)、乙胺丁醇片 (EMB) 和吡 嗪酰胺(PZA)。为确保临床医生掌握与多药物疗法有关的综合信息,应对所有患者的初步隔离群分别进行四种药剂的药敏试验。这是与上一版的不同之处,该版本强调,如果实验室肺结核和/ 或传染病专家和肺结核病控制人员与专家组意见一致,实验室可能只需考虑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片和吡嗪酰胺试验即可。如果3个月合理治疗后患者结核菌呈阳性,应重复进行药敏试验。如果患者临床治疗失败或无法适应最初给药方案,应尽早进行药敏试验。为确保尽早检测耐药性,应将商用较短培养系统与原始培养和识别快速检验结合使用。同时,应在收到实验室样本后 15 ~ 30 天,上报大多数MTBC 隔离群的一线药敏试验结 果。
虽然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多耐药性 (MDR) 肺结核病并非重大问题,但对全球肺结核病控制会产生严重威胁。最近出现了广泛耐药结核(其隔离群对两种最佳一线药剂,即异烟肼、利福平,以及最佳二线药物氟喹诺酮或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或卷曲霉素具有抗药性),这与极差治疗效果和艾滋病患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引起了对全球肺结核控制的高度关注。因此,对辅助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显得越来越重要。此外,除了传统的辅助药物外,已对所有药物(更重要的是新型氟喹诺酮) 进行评估,证明其为抗结核治疗的有效附加物。
考虑到疗效和易于管理,预计未来几年将会较多地使用新型氟喹诺酮治疗肺结核。因此,对这些药剂进行药敏试验变得尤为重要。
应对具有临床意义的隔离群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有氧放线菌药敏试验,发现临床有效抗菌剂药敏性方面发生的变化,和/ 或一种或多种突变获得抗药性重大风险。对于海鱼分枝杆菌来说,后两项标准并非完全准确标准,因此未指出应对该菌属进行常规药敏试验。
为确定呼吸系统培养基所获得非结核分枝杆 菌的临床意义,美国胸腔学会 (ATS) 建议采用以下标准,至少两种阳性痰样本的培养基或一种支气管冲洗或灌洗样本的培养基通常足以证明临床意义。具有分枝杆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经支气管或肺活检,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培养基也可用于建立临床意义。此外,从通常情况下无菌的部位所采集的隔离群(例如血液、脑脊髓液或组织) 通常被视为具有临床意义。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抗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简介、琼脂比例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药敏试验的商用液体培养基系统 (培养时间短)、吡嗪酰胺药敏试验、质量控制、实施新方法、抗药性分子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简介、基于微量稀释法的培养液制备、质量控制措施、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药敏试验、堪萨斯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 海鱼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其他缓慢生长非结核 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快速增长分枝杆菌的抗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有氧放线菌的药敏试验(方法、抗菌剂、培养液制备、培养液悬浮体、药敏试验方法、结果报告、质量控) 等。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