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质量管理 > 国内外标准指南共识 > 国际相关标准化机构及其标准体系 > CLSI 涉及标准体系、标准清单、重要标准介绍 > CLSI 微生物学标准和指导原则简介

酵母菌培养基稀释真菌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批准标准 (第三版)(标准号:M27-A3)

文件名称: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s;Approved standard—Third edition[ 酵母菌培养基稀释真菌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批准标准(第三版)]  

发布日期:2008 年 4 月

版本号:A3

适用范围:本标准描述了引起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酵母菌的药敏试验方法,其中包括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本方法未经双态性真菌酵母相的广泛验证,例如皮炎芽生菌或荚膜组织胞浆菌。探讨了抗真菌剂的选择和制备、试验程序的实施和解释、质量控制程序的目标和实施。同时说明了制造商和用户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职责。

小组委员会重点开发可用抗真菌剂的相关分界点,以及已建立和最新引进的抗菌剂的微量稀释测试和参考最低抑菌浓度 (MIC) 范围。本文件的信息增补中概述了解释性MIC 分界点和质量控制分离的 MIC 范围。

主要内容:随着系统性真菌感染发病率的增加和抗真菌剂数量的增长,实验室对于抗真菌疗法的选择指导获得更多关注。1982 年,CLSI 微生物学区域委员会组成抗真菌药敏试验小组委员会。 1985 年,本小组委员会出版了第一份报告,其中说明了问卷调查和小型协作研究的结果。这些结果总结如下所述:

(1) 大约20% 的响应CLSI 的成员医院拥有超过 200 个进行抗真菌试验的床位。

(2) 大多数试验涵盖液体培养基方法论。

(3) 大部分试验菌株是白色念珠菌或其他种类 的酵母。

(4) 大多数中心每年试验一些隔离。

(5) 许多参与协作研究的实验室之间的MIC 协议结果非常低。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小组委员会认为建立一个可重复的参考试验程序很有用。

小组委员会就程序中的许多要素已达成协议,例如:为方便各种试验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参考方法应为液体培养基大量稀释程序;对之前开发的抗真菌试验程序的药品库存溶液制备和稀释程序进行了微小修改;接种体制备、接种体大小、多种合成培养基之间的选择、接种体的温度、接种体周期和终点定义等,最终于1992 年出版了 M27-P。在接下来4 年里(1992~1996年),建立了对可用抗菌剂两个质量控制菌株的参考MIC 范围和平行于液体培养基大量稀释参考程序的液体培养基微量稀释程序。1995年 (M27-T) 修订标准中涵盖了本信息。在本文件的后期修订中,小组委员会注意开发可用抗菌剂的相关转折点, M27-A(1997) 中涵盖了这一点。从此以后,小组委员会开发了对已经建立或最新引进的抗菌剂的微量试验的24h 和 48h 参考MIC 范围。M27-A3 和 M27-S3(信息增补) 文件中涵盖了这些研究的结果。

本文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大量稀释法用于测试引起侵袭性感染的酵母。这些酵母包括念珠菌 (包括光滑念珠菌) 和新型隐球菌。本方法未被用于双态性真菌酵母相的研究,例如皮炎芽生菌和/或荚膜组织胞浆菌。此外,试验丝状真菌(真菌) 法介绍了当前程序中未标准化说明的许多附加问题。已开发并在CLSI 文件M38 中介绍了丝状真菌的液体培养基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本版本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敏试验的指示、 抗真菌剂(来源、称重抗真菌药粉、制备储备溶液、浓度测试数量、常规测试和报告的抗真菌剂的选择)、试验程序 (液体培养基、制备稀释的抗真菌剂、接种体制备、接种RPMI-1640媒介、潜伏期、读取结果、结果解读、液体培养基微量稀释法修订、蔓延生长和读取时间的影响、其他修订)、质量控制 (目标、质量控制职责、选择参照菌株、储存参照菌株、参照菌株的常规使用、介质批次和塑料器具控制的批量、质量控制频率、其他控制程序、质量控制菌株)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