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Western blot assay for antibodies to Borreliaburgdorferi;Approved guideline(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蛋白印迹试验;批准指南)
发布日期:2000年10月
版本号:A
适用范围:M34-A将辅助莱姆病的血清学诊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本指南提出了全面针对有机物伯氏疏螺旋体和其他包柔氏螺旋体 (为莱姆病的病原体) 抗体蛋白印迹试验的性能测试方法。M34-A 列出的蛋白印迹试验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抗原和抗体。M34-A 特别解释了引发北美地方性流行病的伯氏菌属,预计本指南会拓展到美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伯氏菌属 (为莱姆病病原体),这将进一步加快以上方法在国际上的统一。
主要内容:M34-A《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蛋白印迹试验;批准指南》将作为临床和参考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蛋白印迹试验诊断莱姆病的关键性工具。本文件提出了蛋白印迹试验的优劣势、抗原的制备、抗原的电泳、抗原转移到基质、印迹校准、质量控制和熟练测试、印迹评分、上报结果和结果说明。本文详细探讨了使用蛋白印迹试验诊断导致莱姆病的伯氏疏螺旋体抗体,同时文件的通用建议适用于蛋白印迹试验应用的临床或参考实验室情形。
蛋白印迹试验或免疫印迹检验是测定非本体抗原抗体或自体抗原抗体的定性或半定量免疫学检查。有以下六个步骤:①一维电泳分离抗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或脂质)主要根据分子大小。 ②毛细血管或电泳转移分离出的成分至固体基质上,一般为微孔膜。③封闭膜上简单蛋白结合位点。④在体液 ( 一般为血清或脑脊髓液 ) 中培养带有抗体的封闭膜,怀疑体液膜上含有抗原抗体。 ⑤使用带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标记的第二抗体或其他配体( 一般为IgM 和 IgG) 检测膜上结合抗体的比色、荧光、化学发光、磷光、放射性或电子等。⑥显像印迹的目测评估和图像分析、用抗原标准鉴定印迹上检测出的抗体 - 抗原复合物, 以及临床样本反应与对照组样本阴性和阳性反应的对照。
材料的复杂程度受第一阶段的电泳分离影响。细胞溶解材料可能为全细胞、病毒、细胞器、亚单位部分,或重组致病原、过敏原或动物组织抗原组合。
检验结果为绑定或不与电泳分离样本上选定的抗体组合绑定。鉴定显像印迹可观察到的范围取决于选定抗原的单特异性抗体或凝胶上并行运行的原生或重组状选定抗原的提纯。当一定数量选定抗原在显像膜上、胶片或数字图像的可观察范围的浓度最小时,蛋白印迹法结果为“阳性”。 蛋白印迹法一般但是并非总是用作传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抗体扫描后非常具体的分析方法或高度敏感的抗体检测方法 ( 如 EIA)。
蛋白印迹法,与其他抗体测定方法一样被用作第二步或补充程序,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标准,当疾病的先验可能性高时,蛋白印迹法的阳性预测值最高。蛋白印迹法的阴性预测值将根据受测群体而发生变化;由于不同感染个体的抗体反应不同,阴性预测值不同于阳性预测值可在临床上明确定义。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