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动态 > 检验动态

张文宏提示:户外普通人群采样无需穿「大白」!这意味着什么?

来源:第一财经、华医网    2022-07-21

在炎热的环境中,继续穿着“大白”会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发,大大增加中暑发生的概率。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作出上述提示。事实上,被汗水浸透的“大白”防护作用也已经大打折扣。



大白可以少见

今年入夏以来,热浪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然而,伴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的持续流行,我国多地也出现了不少本地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疫情防控不能放松。但在酷热的环境中,如果继续穿着医用防护服,会大大增加中暑的风险。
                                            
对此,华山感染团队提示,与在方舱或定点医院病房中救治新冠确诊患者不同,如果在没有空调环境中进行普通人群的采样等工作时,工作人员原则上只要“一级+”的防护措施应该就能足以防止被感染,近距离接触时可以在N95口罩的基础上戴面屏防护,而不应该再鼓励或规定必须穿着“大白”。
                                            

高温中暑风险下降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团队近日也提示应警惕高温天气下出现的中暑,并警告严重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暑其实是一种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中山医院团队写道,“如果有人发生中暑,要立刻脱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将中暑者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团队还建议,高温天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
                                            

                                            
避免高温战

7月14日,南昌一名女护士在室外长期穿着防护服采集核算时,因中暑晕倒抽搐,后经医生诊断是重度中暑。当天,南昌最高气温达38℃。
                                            
合肥市7月16日起的新一轮核酸检测中,采样时间为6:00-10:00、17:00-21:00,午间时段休息;南京市鼓楼区于7月14日-16日开展的新一轮核酸采样时间为晚上18:30-22:00;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对7月15日全员核酸采样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每天清晨5点半就开始采样,上午结束。
                                            
                                        

一地率先规定室外采样人员不再穿防护服,这意味着什么

                                             
日前,“江西省南昌市明确,室外核酸采样人员不再穿防护服”这一事件登上了百度热搜榜。
                                            
                                            
针对这一最新政策,网友们议论纷纷。提出“不穿防护服会不会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究竟为什么突然就可以不穿防护服了?”等问题。
                                            
#1
不穿防护服,不代表不做防护!
                                            
其一,不穿防护服不代表不防护,而是改穿一次性隔离衣。
                                            
其二,不穿防护服不代表其他配套措施的落后安置,采样地点选择阴凉处、安置制冷机、风扇、冰块等防暑降温举措依旧会进一步加紧落实。
                                            
其三,不是所有采样人员都可以不穿防护服,该政策仅限于室外采样人员。换言之,室内采样点、采样人员依旧要严格落实防疫举措、按要求规范穿脱防护服。

#2
室外采样人员不穿防护服有何依据?

同时,室外核酸采样人员不穿防护服这一政策,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该政策的科学依据问题。针对这一焦点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防护服、什么是一次性隔离衣。
                                            
医用防护服能包盖人体头部、躯干至脚踝,结合使用面罩、医用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可以360度防护人体全身部位
                                            
在材料上,医用防护服有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能,可以阻止携带病毒的血液、体液的穿透;在过滤性上,医用防护服也能阻止携带病毒的飞沫、气溶胶的穿透。医用防护服的这些功能,是隔离衣、手术衣所不具有的,因而才成为严防死守的标配。
                                            
而在高温环境下,防护服却成为了医护人员中暑的罪魁祸首,针对这一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没有空调环境中进行普通人群的采样等工作时,工作人员原则上只要“一级+”(小蓝+手套+N95口罩)的防护措施应该就能足以防止被感染,近距离接触时可以在N95口罩的基础上戴面屏防护。普通防疫工作者(非采样人员),尤其在炎热夏天户外环境,推荐正确规范佩戴口罩,并注意手卫生就可。
                                            
#3
这一政策会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业内人士:需要综合研判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南昌市这一防疫举措有一定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但是针对这一政策会不会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施行,业内人士表示,这需要进一步观察,进行综合研判。
                                            
综合多方观点,政策施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各地疫情形势各有不同,室外核酸采样人员不穿防护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从客观上具有不确定因素,需要多方考察,综合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