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可以反映测定前1~2月内受试者血糖的平均水平,现阶段被认为是血糖达标的金标准,在GDM筛查中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FPG;相对于OGCT而言,HbA1c的敏感性较高且具有测定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不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的优点。
然而,在医院体检的1例健康人,血糖检测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却为零,为何?
健康体检者张某,男性,40岁,每年单位组织定期来本院体检。检测HbA1c的结果为0.0%。(HLC-723G8,日本东曹,高效液相色谱法)该中年健康体检者出现如此低的糖化血红蛋白确实很难解释。查看其历史数据及相关检验结果:体检者为第一次查HbA1c,故无该项目的历史数据。血液细胞分析结果。其红细胞所有参数均未发现异常。血糖结果为5.77摩尔每升。其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相关数据显示,该体检者的HbA1c结果与其他相关检验结果不相符。
为查找原因后期做了一下相关检测:(1)糖化清蛋白检测结果为11.25%。其他也在正常参考范围内。(2)另一种仪器检测HbA1c结果仍然为0.0%。(3)参考方法检测HbA1c 4.3%。(4)血红蛋白电泳图谱中大量异常血红蛋白峰。(120s~180s)而无HbA峰。
本案例中检测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所使用的仪器为日本东曹公司的HLc-723 G8。所采用检测的参考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参考方法—IFCC推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电离一级质谱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毛细管电泳(HPLC-ESI/MS)。
注:该案例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发表在2019年第17期《国际检验医学杂志》,题目为《1例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零报道分析》,论文作者:李勤 、曾素根 、杨舒羽 、石佳 、卢兴兵 、周静,向论文撰写者学习、致谢。
目前国际公认的参考方法为IFCC推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电离一级质谱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毛细管电泳。原理是用HPLC-ESI/MS原理是对蛋白内切酶GLU-C作用下得到的糖基化和非糖基化B链N末端六态进行定量分析。在标准曲线中根据HbA1c六肽、HbA0六肽的峰面积比计算得出HbA1c的量。
案例中该实验室检测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所使用的仪器为日本东曹公司的HLc-723 G8。其原理是根据HbA1c所带电荷与其他蛋白不同而将其分离。再根据峰值下面积来计算HbA1c占总HbA的比例。有资料显示,当标本存在有异常血红蛋白时,该方法存在不足,不能将异常血红蛋白分辨出来。而影响HbA1c结果或HbA0峰值下面积。导致HbA1c结果假性升高或假性降低。由于该标准存在异常血红蛋白带未见HbA1c的值,该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无法检测出HbA1c的值。为验证是否因为不同仪器和试剂等因素导致的检测结果假性降低,后续用美国伯乐公司的仪器进行验证。仍然未检测HbA1c的值,结果也显示为0.0%。
该实验室后来,采用HPLC-ESI/MS参考方法检测该标本,HbA1c结果为4.3%。其反应出该体检者的真实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该案例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非一般基层医院实验室可以比肩,所以很难做到多种方法复检,特别是设备、方法均要求很高的国际公认参考方法。
碰上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基层检验科还有一种方法,还帮助我们先期提供给临床,佐证患者非糖尿病,即检测患者的血清果糖胺(FRU):血清果糖胺(Fructosamine,FRU,又叫糖化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白蛋白以非酶促反应产生的衍生物。可反应最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FRU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是糖尿病诊断的可靠指标。
其实,我们在日常的生化检验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胆红素、某些酶类,在仪器状态、试剂、质控都很好,排除标本外观等问题,检测结果为零,甚至出现负值等现象。对于如此状况,有时候会百思不得其解,束手无措。限于我们当地的条件,我们没有办法拿出最权威的方法,去复查,有时候临床医生和患者也不愿意“折腾”,时间也来不及我们就没有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信这个案例的报道,会对我们有所启发:当我们遇到检测结果为零,甚至出现负值等现象时,那就要考虑该检测物质存在着异常状态或者是异常结构的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建议:
1.推迟发送报告时间,及时反馈医生。
2.更换一台仪器,或者更换不同厂家的试剂。
3.采用其他方法复检,当然最好使用公认的参考方法。
4.转送权威医院,采用国际公认或者国内公认的参考方法复检。
5.如果医生或者或者要求立即出报告,我们一定表明检测方法和所用试剂厂家。
参考文献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8
[2]龚道元、张记云,临床检验操作基础,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6
[3]石盛,熊燕,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3(1):14-15.
[4]罗春丽,临床检验操作基础,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4
[5]吕世静,刘新光,孟庆勇,2016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3.
[6]李勤 曾素根 杨舒羽 石佳等,1例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零报道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7):2172-2173.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医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