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动态 > 检验动态

结果互认促进检验医学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 检验结果互认专题讲堂

2022-07-29

2022年7月26日19:00,检验结果互认专题讲堂——结果互认促进检验医学发展论坛在《临床实验室》视频号独家上线直播,论坛由《临床实验室》编辑委员会主办,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围绕检验结果互认下检验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解读。

「开场·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主任苏建荣教授担任本场主持人。首先,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致辞。

徐主任表示

检验结果互认的全面实施,对检验学科是一个挑战,要通过这次机会把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结果互认将进一步促进临床和检验的沟通,特别是检验医学科和临床之间沟通能力的提升,因为结果是否互认最终取决于临床医生的判断和病人的病情的变化。今天的论坛临床专家和检验专家共聚一堂,希望各位嘉宾和线上的各位朋友都能有所收获。


学术报告·

随后苏建荣教授宣布进入论坛的专题讲座环节,第一个带来分享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助理秦绪珍教授,分享题目为《检验结果互认背景下“检验门诊”设置与功能定位》

报告首先回顾了检验结果互认政策支持、京津冀鲁结果互认的发展历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中提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查检验门诊,由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医学检验、病理专业执业医师出诊,独立提供疾病诊断报告服务。

秦绪珍教授分享了协和检验门诊的发展历程及检验医师团队的建设,她表示

2016年6月开始协和的检验门诊就开始起步,检验门诊的功能定位包括:

外院送检便民服务、本院复查便民服务、结果复核确证、咨询和会诊、转诊和精准诊治。

秦绪珍教授还结合病例介绍了检验结果互认背景下的检验门诊工作,包括

1、对于互认项目: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复查;规范诊疗、精准诊治;

2、对于非互认常规项目:根据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提供咨询意见。最后,秦绪珍教授呼吁检验科主任们能够重视检验医师的培养。


学术报告·

接下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马立艳教授带来题为《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检验科人员如何参与院内会诊》的报告。

马立艳主任分享了小范围调查的结果——临床医生眼中的检验结果互认理想的情况,包括

1、标有互认标识的检验项目结果可靠;
2、患者结果有纵向可比性、横向一致性;
3、检验项目使用国际单位制;
4、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具有一致性。

检验与临床沟通场景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医疗咨询(电话、微信等)、多学科专病门诊、检验医师院内会诊、开设检验门诊。

马主任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为例,指出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验方法学差异均可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对结果做出解释时要注意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最后,报告还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了检验人员如何参与多学科门诊、院内会诊的工作,强调了检验与临床沟通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学术报告·

检验结果互认与否的决定权在临床医生手里,关于互认的讨论离不开临床医生的声音,本次论坛专门邀请到了临床著名专家参与讨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许俊堂教授带来题为《检验结果互认背景下医生视角如何看检验报告》的分享。

许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提出了互认的一些难点,如:

不同级别医院使用不同仪器和检测系统;

同一机构内不同地点、不同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问题等;

不同检测方法学、不同计量单位、同一疾病不同检测指标、同一指标不同参考区间等都是互认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POCT设备和中心实验室的的可比性问题也很重要。


《临床实验室》编辑部在策划大讲堂之初,曾在读者中开展过问卷调查,得到了读者比较关注、亟待解答的一些问题。论坛名誉主席丛玉隆教授、苏建荣教授、徐英春教授,秦绪珍教授、马立艳教授、许俊堂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李贵星教授,7位专家针对读者提问进行热烈的讨论,互动内容详见《临床实验室》8月刊。专家们的观点交流与思想碰撞,为论坛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结果互认促进检验医学发展论坛”也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期待8月2日19点检验质量保证论坛的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