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动态 > 检验动态

化验「久置」尿液,误差几何?

来源:德安实验诊断    2022-08-02
尿液标本,是临床检验中最为常用的标本之一。尿液化验结果,不仅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对于全身性疾病的的诊断、病情转归及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

尿液理学与常规检测,是尿液最为基础且重要的化验内容,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01 尿量  正常情况下,成人24h尿量为0.8~2.0L,尿量与饮水量、活动、出汗、气温等密切相关。若24小时尿量>2500ml为多尿,<400ml为少尿,<100ml或12h内完全无尿为尿闭。

02 尿色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呈红色;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

03 酸碱度  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O~8.O之间。

04 比重  正常人24h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因受饮食、活动、出汗等影响,常在1.010~1.025间波动。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患者尿比重增高。尿比重低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

05 透明度  正常尿清澈透明无沉淀。部分静置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多见于女性尿;若尿液排出时即浑浊,多由细胞、粘液、微生物以及非晶形磷酸盐析出等引起。

06 白细胞  为判断泌尿系细菌性感染的指标,正常阴性。

07 蛋白  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指标,正常阴性。

08 亚硝酸盐  泌尿系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尿路感染时可呈阳性,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

09 尿酮体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的。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酸的总称;重症糖尿病、长期禁食、呕吐、腹泻、脱水及脂肪摄入过多时尿中酮体呈阳性。

10 葡萄糖  是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进程中监测的指标;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活动后,怀胎期可产生一过性尿糖增高,无临床意义。

11 红细胞  判断肾脏疾患及尿道出血性疾病的主要指标,阳性最常见于泌尿体系炎症、肿瘤或结石等。

12 尿胆原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道,被肠道细菌作用还原后生成尿胆原,后者经肠道吸收后入血,由肾脏排出。在肝脏功能障碍、心力衰竭、溶血性黄疽、肠梗阻等情况下增高;在总胆管梗阻及肝细胞黄疽时尿胆原减少。

13 胆红素  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网状内皮系统处理降解后生成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及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时,尿中胆红素增高。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因尿液标本大多由患者在家或病房采集,自采集到运送至检验科,时间有时难以把控。的确存在化验前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现象。若尿液标本无防腐保存措施时,且在夏季或环境温度较高时,尿液因久置,会发生系列变化,对尿液理学及常规检测项目造成干扰。

那么,具体而言,化验“久置”尿液,会产生哪些误差呢

01 颜色变化  多因尿中成分氧化或还原、尿色素原或其他成分分解或改变所致。如胆红素转为胆绿素、血红蛋白转为高铁血红蛋白、尿胆原转为尿胆素等。

02 透明度  因细菌繁殖、结晶和无定形物质析出等导致透明度降低。

03 气味  因细菌繁殖、分解尿素形成氨导致气味增加。

04 pH  细菌分解尿素形成氨、CO2挥发可致pH升高;因细菌或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为代谢性酸类物质可致pH降低。

05 葡萄糖  尿中细胞或细菌分解糖可致葡萄糖含量降低。

06 酮体  细菌将乙酰乙酸盐代谢成丙酮可致酮体增高,而丙酮挥发可致酮体降低。

07 胆红素  因光氧化作用转变为胆绿素从而导致胆红素降低。

08 尿胆原  因氧化尿胆原为尿胆素可致尿胆原降低。

09 亚硝酸盐  因尿液采集后污染细菌可致亚硝酸盐假阳性,而亚硝酸盐转变为氮可致假阴性。

10 红/白细胞、管型  久置导致细胞和有形成分分解,特别在稀释的碱性尿液中,从而引起假阴性。

11 细菌  因尿标本采集后细菌繁殖所致。

总之,为了获得精准的化验结果,我们强调尿标本应在采集后2h内分析完毕为好。对于不能及时检验的尿标本,必须进行适当处理或以适当的方式保存,以避免因标本送检延时而引起的尿液理化性状改变。


参考文献
1.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肾脏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