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医隆网!
首页 > 检验动态 > 检验动态

易变的血小板,如何抓住真凶?

2022-07-28
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血常规在辅助临床医生判断疾病和评价治疗效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做为刚轮转血常规的笔者而言,遇到了不少血常规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合的事例。随着自己经验和水平的提升,对这些不符合案例也有了充分的认识。以下是笔者遇到的两例案例分析。




每天面对几百份血常规标本,血小板降低的案例是最常见的,尤其是消化科的住院病人。这不遇到一个血小板只有22.4×109/L的住院患者(如下图),




看到昨天的结果是101.4×109/L,我多留了一个心眼。确认标本正常之后,荧光通道复查,涂片——镜检,附带看一下仪器血小板直方图,然后报告危急值。在报告危急值的时候,管床医生反问了一下,昨天我的病人血小板还是正常的,怎么今天又下降那么多了。检验结果到底正确与否?面对管床医生的质疑,我认真的解释到,我也注意到昨天的血小板正常,今天的标本我也涂片镜检过了,血小板确实是降低的。管床医生虽然没有纠结昨天的血小板。但是我却怀疑昨天结果的准确性,把标本找出来,荧光通道复查血小板显示20.2×109/L。哎!又是一例血小板假性增高的案例。


无心的用电阻抗通道复查了一次标本,血小板还是22.4×109/L,涂片镜检之后确认PLT与荧光通道结果相符合。难道昨天标本上错了?认真对了一下今天和昨天的结果。除了血小板相差巨大之外,其他并无差别,连血小板直方图都是一模一样的。笔者还是第一次遇到标本存放一个晚上之后其结果有如此差别的。难道是偶然误差?不!仔细观察了前后两天的结果,发现了一点细微的差别。MCV从66.22fl变到70.62fl,难道是因为MCV变化的原因?能不能再重复一次这样的变化呢;这个标本已经不能做试验了。心里随着产生一个设想。


第二天尤其留意了可能因为红细胞碎片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的标本。满足的条件必须和前面的标本类似。第一:荧光通道和电阻抗通道血小板必须相差几倍;第二:MCV值和昨天的标本差不多。经过一个早上的细心排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找到了。 



经过荧光通道上机的标本(如上图,PLT-O为血小板修正的结果),电阻抗通道522.4×109/L。


图 高倍镜下见红细胞大小不一,红细胞碎片多


标本4-8℃保存,第二天重新把标本拿出来上机,如果血小板电阻抗通道和荧光通道结果一致,便可证明自己的猜测。这是第二天的结果(如下图)。


图 第二天电阻抗通道的结果


图 第二天镜检的红细胞视野


血小板结果差别巨大的原因水落石出。并不是仪器重复性不好导致的偶然误差,也不是上机操作失误,而是因为前一天的红细胞碎片或者小红细胞在放置一个晚上之后,体积变大。第二天复查的PLT结果没有了昨天红细胞碎片的干扰,PLT的结果就和昨天荧光通道结果一致。因为血常规电阻抗通道中,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通道,仪器在2-30fl的范围内分析血小板,红细胞在25-250fl内分析,当两者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时,仪器会将体积小于30fl的红细胞碎片当作血小板计数。从而导致血小板的计数假性的增高,红细胞碎片越多,血小板假性增高的幅度越大,而在荧光通道中。由于选择性染色血小板,因此不受红细胞碎片的影响。


对于刚刚轮转血常规的新人, 别以为了解了这些就可以正确的防范血小板假性偏高,也别以为看见低色素性贫血的电阻抗通道的血小板就一定假性增高。事实并非如此哦。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低色素贫血的患者,电阻抗通道血小板59.4×109/L,根据经验,我推断血小板假性升高,荧光通道复查,结果显示72.0×109/L怎么会这样。明明不是应该下降的么?怎么又升高了,仪器误差,非也,这是涂片镜检的红细胞高倍视野(如下图)。



高倍镜下可见,并无红细胞碎片,因此即使是小红细胞,如果没有红细胞碎片,电阻抗通道的血小板也还是可信的,血小板假性降低的原因就是图上的大血小板,由于体积超过了仪器计数血小板的体积,这一部分的血小板就被无形的忽略了。而荧光通道经过染色之后,并不受影响。因此导致荧光通道的结果比电阻抗通道的结果更高。




仪器给我们检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的依赖仪器的结果,不仅仅在临床医生反映结果不准确时我们才开始重视和处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审核之前就可以把这些误差避免。血小板直方图给我们在判断血小板假性增高方面用处很大,在遇到低色素性贫血的血常规,血小板直方图显得尤为重要。不知道是不是笔者本人,还是这是检验人员的通病,笔者之前也没有查看直方图的习惯,天天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有时候直接把直方图给忽略了。有时候即使涂片镜检,血小板变化不大的假性偏高也因为看片水平问题而略过了。遇到了这些案例,笔者以后的工作态度会更加认真和细致,争取把自己的工作完成的更好。